2017年7月17日 星期一

投資第一步:儲錢

成日都話萬事起頭難,投資都係

投資的第一步:有錢

點先有錢?

儲錢;儲錢;儲錢;儲錢;儲錢;儲錢;儲錢


重要野講多幾次

對於一個後生仔,好多都無呢個理念,成日話因為樓價貴,儲黎都追唔上樓價升幅,就連儲都唔儲,寧願去多次旅行,食多幾餐米芝蓮

雖然並唔係好似劉鳴煒所講去少次旅行就買到樓,但去少次旅行卻可以令將來生活輕鬆一D,犧牲而家去令將來更好

點樣儲錢?
之後再講.....





來源:香港01

在香港,無前(錢)途的青年不時被人稱為「廢青」,他們長期處於貧窮狀態,俗稱「長期糧尾」。大新銀行上月委托市場研究公司訪問403名介乎22至39歲在職年輕人發現,一半以上年輕人無信心達成儲蓄目標;有趣的是,調查指年輕人每月平均月薪扣除洗費後用剩的錢只得收入22%。假設月薪僅得一萬元的年輕人,每月只用剩2,200元,積積復積積10年都不夠付首期!
年輕人儲蓄為旅遊、購物、首期
調查發現,年輕人達成儲蓄目標信心指數低於70分,屬偏低,87%受訪者期望有理財工具可督促他們達成儲蓄目標。
儲蓄方面,60%年輕人表示有定期儲蓄習慣,而沒有儲蓄習慣的年輕人,住屋外其他開支已佔收入71%。受訪者中,每3個人有1個曾試過入不敷支。
年輕人3大短期儲蓄目標為旅遊、購物、首期。不過,即使是有定期儲蓄習慣的年輕人,當中69%主要把儲款放在普遍低息儲蓄戶口,沒有透過合適的理財工具令財富增值。
教授專家:控制消費方為上決策 「先苦後甜」還是「先甜後苦」
香港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系副教授麥萃才認為,工資高低與儲蓄問題沒有直接關係,主要與個人消費模式有關,能否儲錢與個人生活態度問題的關係最大。
他舉例指,有年輕人月入萬五,不給家用,三餐屋企全包,平時乘交通工具上班,每月僅花3千至4千元,已可以儲到萬多元。他認為,既然短期人工高低控制不到,就應該控制個人開支;不過,不同家庭有不同的開支,先天性條件不同,不可以一概而論。
年輕人儲蓄為旅遊、購物,麥萃才指這是個人選擇,是一種生活態度,也是這一代年輕人的消費特性,只要承擔自己選擇的結果,其實不應該干涉。他指,有些人覺得明天可能是世界末日,現在不消費就浪費了,也有些人認為現在辛苦,年紀大了就可以舒服點,其實只是視乎你喜歡「先苦後甜」還是「先甜後苦」的問題。
戶口儲錢利息雖少 投資量力而為
麥萃才解釋,儲蓄戶口低息是世界普遍現象,不可能因為利息少就不儲蓄,他認為「小數怕長計」,假設將錢放在戶口一年只有100元利息,但如果將年期放長,可能效果就放大100倍。對於將錢用於投資會否比儲蓄好,麥萃才表示投資涉及風險回報,年輕人要有心理準備。
美國萬利理財亞太區總裁張佩儀則建議,年輕人應該將收入10至20%的收入轉賬至另一個戶口,不動用那個戶口的錢。如果覺得戶口利息低,年輕人或可考慮月供港股,如較穩陣的內銀、藍籌股作長線投資,以港股表現而言,年回報率長遠平均有10%。她呼籲年輕人,最重要應檢視自己的收入支出情況,量力而為,控制個人消費方為上策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